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您进入乐思陶陶艺培训课堂!
乐思陶陶艺培训官方电话(微信):
137-1686-4818

应如何学习陶艺?需要注意哪些误区呢?

24
发表时间:2017-12-06 23:12
陶艺学习误区一:机械地模仿,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宝宝正兴致勃勃的玩着泥巴时,旁观的爸爸妈妈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关爱,不时的提醒他们“应该先到陈列架前去看看,选一个照着样子做”;
模仿是一种基础训练,可一旦它成为唯一的手段,成为孩子们每次创作的绊脚石,就变成了“灌输”。
其结果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自由空间被限制以及主体性逐渐丧失。
儿童玩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它不同于书法、写字:给它样式照本临帖,通过上百次,甚至更多次的重复接近完美的范字。
玩泥的过程,是一次次的演变细化,不断地求异、求新,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说儿童玩泥是无需“怎样入门”的,更无需“入门”后的循规蹈矩。
所以,父母只求形似的要求极大的毁灭了孩子幻想的空间。
陶艺学习误区二:只强调技能技巧的培养,
对某些父母来说,似乎学习泥塑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完成对专业技能的训练,要求孩子做动作要专业。”
其实技能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孩子只注重技能的学习,那么,孩子掌握泥塑制作技能后,就不知如何进行艺术创作,不会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
陶艺学习误区三:作品模式化,缺乏创造性思维。
当孩子正聚精会神地“创作”时,爸爸妈妈又在边上“适时指导”,“你这个瓶口歪了,那个做得不像”;
当孩子兴高采烈地举起刚完成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时,通常收到的表扬少,批评的多:“你做得是什么呀?”“你看人家做得比你好”“你跟老师做得不一样嘛”。
不少父母以为从“无”到“有”地做出一件泥塑作品就是培养了创造力,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很多在大人指导下的泥塑作品缺乏孩子的个人面貌,看不出孩子的情感与体验。
这主要是因为大人把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要求一概而论地把它移植到孩子的泥塑创造上,忽视了孩子的个性。

培养陶艺学习制作良好的习惯,陶艺学习请电话咨询:13716864818


分享到: